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玉林八景之古八景

旅游攻略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景区地址: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江滨路461号  

座机:0775-2881909  传真:0775-2880839

联系电话:17807753881(微信同号)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云天文化城 | 编辑:XXX
法律顾问:广西纳百川律师事务所 0775-3130782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平台删除




玉林八景之古八景

时间:2017-04-17 | 浏览量:4633

详细描述

“玉林八景”说法的由来玉林自古美景胜地众多,文人骚客也留下了许多咏叹的诗句,由于受古诗“七律”制约,古人均以八处名胜景点为吟咏对象,虽然岁月更替、时代变迁,吟咏对象几经演化和取舍,但始终都以八景流传。《郁林州志》诗卷中就记载有明、清两代的官员、文人咏八景之诗篇,在当地民间也广为流传“玉林八景诗”。

“玉林八景”之说从最早的明代而流传至今。
有官方的“八景”之说,也有民间的“八景”说“玉林八景”古今考量桂东南历史文化研究法,所说的八景编传不一,很难考证其起初源编自于何人何时。据史料记载,明朝知州邝元乐咏郁林八景诗,是指“瓯池春暖、白石洞天、凤岭秋清、水月岩虚、寒山应雨、石室仙踪、紫水流霞、龙桥古渡”。这一说法没有“挂榜山”一景。
而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的八景诗是指:寒山、挂榜山、西瓯池、白石洞、水月岩、石室、龙井、南桥古渡。这一说法又没有“凤凰岭”一景。此外,有人把民间流传八景诗第四句改为“东载凤凰岭一丘”。这一说法又减去“水月岩”一景。
在《郁林州志》诗卷中,记载了清朝乾隆学政许其源所作《合赋郁林八景》,其中就有“寒山”一景。二、“玉林八景”古今变迁玉林民间广为流传的“玉林八景诗”:石室仙踪在郁州,寒山应雨任君求。龙泉涌出流霞水,水月岩虚射斗牛。白石洞天仙子至,南桥古渡鲤鱼游。西瓯池内蛟龙现,挂榜山崩应六秋。此“玉林八景诗”所说的“八景”是指:寒山、挂榜山、西瓯池、白石洞、水月岩、石室、龙井、南桥古渡。这“八景”之说在当地民间很有代表性,本文就以此诗为依据,考量其所说的“玉林八景”的古今变迁。

“白石洞” 一景

古诗“白石洞天仙子至”, 指 “白石洞”一景。白石洞位置说法不一。一说是在玉林城西南约十里处,即在火车站的大牛窝和岭洞村的附近,有一浅池,中有一些石笋,露出水面,多是白色,据说此地雨后常见彩虹,美轮美奂,仙子也被吸引到翩翩而至。另有一说在玉林城东南三十里的塘岸石山上,该山峰峦起伏,连绵数十里,大小岩洞不少,其中有一洞,白石很多,帮名白石洞,道书称为第二十一洞天 。明朝知州邝元乐咏郁林八景诗,其中他对“白石洞天”一景是这样咏叹的:萧萧松叶下秋山,金鼎蟠龙紫雾间。白石煮来秋欲暮,不知仙鹤几时还。如今 的“白石洞天”已成一片民宅和企业,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昔日的“仙子之地”已经没有了一点踪影。

“石室”二景

古诗“石室仙踪在郁州”, 指 “石室”一景。“石室”具体地点民间流传的说法不一。其中有两种代表性说法:一种说“石室”位于今天玉林城区的玉州区政府大门右边,原是一个天然石穴,洞口有一巨大石头覆盖,洞内又大又深,传说是神仙修炼之处 ;石穴旁有水井一口,历年来居民都到此取水,将周围的石头踩成了一个个仿似“仙踪”的凹脚印。另一种说法,“石室”即是在玉州区西北三十里的寒山别干西面的山坡上,这个石岩有一块石板,板上石筋隆起,就像虱子一样,所以又俗称“石虱”。
在玉林的方言中“虱”和“室”二字同音,所以把“石虱”讹为“石室”。石板上有一个坎,就像巨人的足迹一样,有数尺之长,几寸之深,脚趾痕迹非常相似,而且从没有生长过苔藓。传说这山岩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张道仙曾在这里炼丹,那足迹石坎便是他的“脚印”。 于是,当地人称之为“石室仙踪”,并名明该岩为陷仙岩,呀仙隐岩,或张道岩。明朝知州邝元乐的《咏郁林八景诗》盛赞石室仙境:乱峰巍峨高插天,丹炉石室隐神仙。黄茅九转飞星去,洞口桃花空紫烟。今天的“石室” 一景已无从考察,只有神奇仙踪的美好神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寒山” 三景

古诗“寒山应雨任君求”, 指 “寒山”一景。寒山在玉林城区北郊约8公里处
玉林八景玉林八景
,方圆数十里。早在汉代的《九域志》书籍中就记载了“南越王赵佗,夏日遣使入山采橘,旬日方返。问其故,云‘山中大寒,不得归’故名”。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粤西游记》中曾有描述:“寒山者,鬰林西北之望也。诸山俱环伏于大容,而此独与之抗。”明朝知州邝元乐《咏郁林八景诗》咏叹“寒山应雨”一景是这样的:寒山绝顶飞来石,兴雨兴云自岁年。知是传岩能幻化,商霖到处有尧天。寒山山高林茂,山涧飞瀑泉涌,山下浅潭清澈见底。山腰上有一口小井,终年不枯竭。山顶上有五座山峰,俗称“五凤穿云”,其中有块飞来石,上面刻有“感应龙神”四字。另有三条石笋,老百姓称之为“寒山三圣神”, 明初在此构建的寒山庙至今香火不断。
古代州治的官员和百姓都喜欢到寒山顶祈雨消暑,每年农历二月十二、四月十五、九月十五,是传说中寒山“三圣”(湖南长沙石垌高沙村张氏三兄弟:桂卿、桂亭、桂宁在此化石升天)的诞辰。这里便成了每年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朝拜“寒山三圣”的圣地。以寒山为背景形成的庙会活动是玉林规模最大、历史最久远的民间民俗庆典活动。经数百年来的传颂、沉积、演化为现在的喜庆丰收、祈求丰年、歌颂盛世的娱乐大众庙会活动。而农历二月十二正值万物复苏的春天,农历九月十五又值秋高气爽时节,所以,寒山庙会又比其他庙会多了一项活动——登山。
如今,寒山旅游业发展迅速。东边旅游线上的代表景点佛子山(寒山)旅游度假区已经建立了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旅游区建设规模为10平方公里,投资逾亿元。满眼青翠的程控音乐喷泉广场,隐于满山苍松中的桃园宾馆,绿荫掩映的相思园,依山而建、曲径通幽的动物园,轻波拍岸、浪推白沙的湖滨游乐场,欧美情调的夏威夷大酒店,依据荔枝林而建的荔园山庄,传统文化风光的佛光寺等一批旅游景点建成,把寒山圣境装点得更为秀丽。寒山西边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独特,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加紧开发步伐。

“龙泉” 四景

古诗“龙泉涌出流霞水”, 指 “龙井”一杨 梅

“玉林八景”古今考量1482008 年玉林师范学院学报第 2 期桂东南历史文化研究景。龙井在玉林城区南偏西一里处,南流江北边,云龙桥上游北岸,桥头龙家南面。民间传说在此有一口水井,周围有1米高的砖墙围住,井下压着一条龙,一到天旱,这条龙就会呵呵喘气流出紫色的口水来,故俗称龙泉,或称龙井或称龙泉井。从淳熙巳亥年,通典黄候,取《孟子》所载孔子所遇“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故事,在井的旁边立碑,并命名为“濯缨泉”。 古诗中所指的“紫水流霞”,讲的 “龙泉”或“龙井”的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甘润肺腑,泉水呈浅红色,经过古井水源流经的土层有时是红土溶解,有时是红色菌澡繁殖,泉水变成紫霞色,故有“龙泉涌出流霞水”的诗句。宋嘉定十六年,明洪武与永乐年间、清康熙癸巳年、嘉庆十九年、咸丰四年,五次流出紫水,所以改名“紫泉”。 有人认为,这是天下太平、科举兴盛的吉祥的征兆,所以又命名为“瑞泉”。明朝知州邝元乐《咏郁林八景诗》咏叹 “紫水流霞”一景是这样的:城南紫水不常流,桂发新香预报秋。尽说红霞能映数,祥光偏合照龙头。时光流逝,如今“龙泉”的泉水依旧清澈,只是沧桑巨变,如今的“龙泉”只是静静的躺在寂寞深巷中,被高墙和水塔所掩盖,不再显现出昔日“紫水流霞”的神韵了。

“水月岩” 五景

古诗“水月岩虚射斗牛”, 指 “水月岩”一景。水月岩位于玉林市区、北流、陆川三市县区的交界处,距玉林市区11公里,北流市区20公里,陆川县城35公里。水月岩正好位于南流江的支流路峒江上游3公里处。水月岩,有旱洞和水洞。当地广为流传着“藏过朝”的典故,相传明朝建文4年(公元1403年),明惠帝带领22名大臣,为逃避他的叔父、明成祖朱棣的追捕,在暗洞里居住40年,直到朝廷换了4个皇帝,他才公开自己的皇帝身份,回到北京。水月岩的洞中有一阴沟,一直横穿到岩外,迂回曲折,大概有二里多长。这个岩洞是一个大穹窿,有数丈高,十余丈深,中兀有一根一砥柱,旁边就是暗沟洞。岩洞里面的石乳,凝结着就想倒悬着的栏杆和高挂起来的宫廷灯饰,金碧辉煌,鲜艳夺目。流水将石头冲蚀得就象芙蓉、仙掌一样,涡盘柱立,水流不断的飞溅。石头的缝隙中有很多大蝙蝠,黄昏时成群结队的飞出来,声音响彻整个洞穴。石窦有各种鱼类,悠然的游着,就算见到人也不害怕。阳光透射入岩内,湿润碧绿更显清新的颜色,就象月色一般,反照在涓涓流水上,构成水月交融的画景,故称“水月岩”。岩洞中有一道石缝,俗称“一线天”,抬头可以看见斗牛二星,所以就有“水月岩虚载斗牛”的诗句。水月岩为历代名人墨客所赞颂,古代名人苏轼、徐霞客曾前来揽胜,徐霞客在其著名的《水月岩游记》中述道:“石山森森,自北而南,如列旗整队,别成一界矣!”。惟惜十年浩劫时,严遭破坏,许多奇石和古碑,今已无存了。
明朝知州邝元乐《咏郁林八景诗》是这样咏叹 “水月岩虚”一景的:月上水生岩半间,岩虚得月透天关。水流到海源头活,月照人心不照颜。1988年,水月岩——龙珠湖风景名胜区被划定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7.5平方公里,由水月岩、狮子岩、白石洞、上水洞、摩地洞、仰天洞、红日岩、马头岩、刘三姐洞、龙岩、龙珠湖、大坑寨、将军寨等奇岩异洞、古老村寨组成。2003年,有关部门对水月岩——龙珠湖风景名胜区进行总体规划,从风景区现状的保护情况、景源特色与价值、保护风景区风貌的完整性以及规划实施管理的可行性出发,保护和逐步恢复风景区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规划划定风景区的范围为7.09平方公里,包括现状的13个景点,外围保护地带为14.51平方公里;确定风景区性质为以山、水、洞、寨为主要特点,融田园风光为一体,以游览观光、休闲游憩为主要功能的城郊型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

“南桥古渡” 六景

古诗“南桥古渡鲤鱼游”, 指 “南桥古渡”一景。云龙桥是玉林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玉林城区大南路南端,南北横跨南流江,在城西南约三里的南流江中,竹尾村江边古庙的附近。为古代郁林至钦、廉、雷、琼等州官道。云龙桥是古代在南流江上以青石建筑规模最大、年代最古老的石拱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代的时候,南流江还没有坡坝蓄水,水位比较浅,人们就建了这座小石桥用来渡江,命名为安定桥。后来,坡头建成,蓄高了水位,这小石桥便被淹没了,所以有“南桥古渡水中留”的诗句。这“留”字,有人说是“流”字,其实是失误。因为,石桥是不能在江水中流动的,只有在水下留存着。又有人把“水中留”改为“任鱼游”,虽然也是写实,但与此诗的“任君求”语型相同,在诗的规律中,有所不妥。这南桥古渡,长期浸在水底里,只有大旱的年份,江水比较枯竭的时候,才能露出水面上。解放后露出两次,一次是1953年后建筑铁路桥梁时,把江水放干,它便露出了;另一次是1980年大旱,江水很浅,它又露出,但已不见了桥板,只见桥墩罢了。
清嘉庆二十四年,知州恒梧撰《重修云龙桥引》,说这桥是郁林八景之一。云龙桥据清朝举人禀贡生陈科陵的《重修云龙桥记》载:云龙桥是元朝延祐年间(公元1314—1321年)初建,是架起木材做桥梁;明朝永乐8年(公元1411年)才开始砌石头来做地基,架起木材来做亭;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才开始创造石桥;清朝嘉庆24年(公元1819年),募捐得到白银6000余两,再向达官贵人借支白银1200余两,重新修缮了云龙桥,用新的石料把桥面铺平整,有七、八尺宽,成为了现在的样子。云龙桥当时是“固西南之关锁,实行旅之要津”,可见其重要;云龙桥是玉林古迹之一。这桥原名安定桥,后名瑞龙桥,再句云龙桥,通称南桥,是在古渡被淹没之后,于元延佑年间建的,其后多次重修,1980年7月新修一次,桥拱桥栏,颇有艺术性,应算是景,可以代替古渡。明朝知州邝元乐咏郁林八景诗,其中他对“龙桥古渡”一景是这样咏叹的:鳌头浪涌金沙碧,江国飞虹瑞气摇。发泄地灵知有待,使君题作瑞龙桥。现在,桥南北两面新建有南流江江滨街道,供车辆人们行走。
龙桥古渡就在今天的云龙桥畔,已被悠悠流水冲得恬淡许多。据了解,云龙桥原列为南流江玉林南城区河道整治二期工作主要拆除并改建的内容之一,消息传开后,市文化局、市博物馆等单位和个人呼吁,云龙桥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要拆除和改建。对此,市政府非常重视,对是否拆除云龙桥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为保护一座古桥——云龙桥,市政府南流江玉林市城区河道整治二期工程中,花费600多万元在该桥南面新开挖一条分洪新河,保留云龙桥。

“西瓯池” 七景

古诗“西瓯池内蛟龙现”, 指 “西瓯池”一景。西瓯池位于玉林城区西北角,现金茂白马商城背后,池上有一拱桥名曰奈何桥,桥孔倒映于滟滟春水,景致为当时所称道。据《唐书·地理志》的说法,郁林为古西瓯骆越所居,所以这样命名。传说西瓯池内住过蛟龙,后飞往九天。池西北地下有暗河,土质松软,城墙经常倒塌,人说是池内“龙翻身”的原因,当时的州官信以为真,所以就建造了“万寿宫”用来镇压。明朝知州邝元乐咏郁林八景诗,其中他对“瓯池春暖”一景是这样咏叹的:西瓯池上蛟龙窟,龙气成云水自波。蛟龙飞上九天去,江水茫茫奈若何。如今的“万寿宫”早已不复存在,西瓯池也早已成了居民区,精致的小桥以不见踪影,只有民居门牌上的“西湖里”字样还能让人感觉到对曾经的那份眷恋。

“挂榜山” 八景

古诗“挂榜山崩应六秋”, 指 “挂榜山”一景。挂榜山——原名
玉林八景玉林八景
榜山,在玉林城区东二十里处,有石壁高十余丈,侧宽数十丈,能容得下千余人。这块石壁,呈灰赭色,是过渡性的风化石,长期受到风雨剥蚀,有时石皮会塌下,呈现崭新的姿态。玉林人聪颖勤奋,崇尚书诗,科甲层出不穷,古人传说“挂榜山崩,六年之内本州必有科甲人才出”,名题金榜,所以命名“榜山”,俗称挂榜山。“三山挺秀在郁州,挂榜山崩应六秋。文笔擎天官内阁,笔架山下几封侯。” 自古以来,挂榜山、笔架山就有“魁星圣地”之美称。如今的挂榜山依然屹立不倒,一所新兴的万人大学——玉林师范学院矗立在挂榜山脚下。登上绿树成荫的挂榜山,举目远眺,被“魁星圣地”环抱的玉林师院东校区便一览无余——天南湖中,游鱼成群,碧波荡漾;松树林旁,楼宇矗立,百花飘香..每逢天气晴朗的周末,都有许多学子、游人前来登高望远,休闲运动。而在文化领域,今天的153其它挂榜山更多的也成为了一种象征,“挂榜山崩应六秋”为玉林和玉林师范学院增添了几分的文化底蕴和灵气。而《玉林师范学院报》的文艺副刊正是以“挂榜山”为名,引得无数风流才子奋笔疾书,彰显才情。“玉林八景”,久经沧桑,千秋演变,有的如寒山、云龙桥、水月岩、挂榜山等已成为今人观光、探胜的好去处;有的如今已无迹可寻,耐人寻踪觅趣,发古幽情。可以这么说,“玉林八景”是玉林老百姓心头的一道永远的想往,是玉林这个“千年古州”“岭南都会”曾经的一个印记和一份文化底蕴。 ■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 左侧
关闭 右侧